最新文章
- 05-14 兽用蛋白质工程疫苗创制团队
- 04-28 兽用抗感染药物筛选及新...
- 05-28 兽医综合服务与技术研发中心
热门文章
- 05-28 兽医综合服务与技术研发中心
- 04-28 兽用抗感染药物筛选及新...
- 05-14 兽用蛋白质工程疫苗创制团队
兽用抗感染药物筛选及新兽药创制团队
1.团队名称:兽用抗感染药物筛选及新兽药创制团队
团队是湖南省“芙蓉计划”科技创新团队,现有成员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后1人。团队有2人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获湖南省“芙蓉学者”青年学者,2人入选湖南省121高层次人才,1人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现在读研究生7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1名(含海外博士生1名)、硕士研究生65名。
本团队依托2008年组建的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和动物药物筛选与细胞工程实验室,以湖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和动物药学专业学科的教师为核心组建而成。通过核心团队组建、多学科结合、科研平台搭建、学科建设、跨学科协同创新、人才相互交流和培养等模式,形成了稳定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团队聚焦于危害畜禽健康的重大疫病,运用高通量技术,深入开展畜禽病菌和耐药菌的研究,同时开展靶标挖掘和基础研究,包括药物药理、生理和毒理学等基础研究,致力于提升我国新兽药研发水平,增强我国兽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力推动原创药物的研发进程,为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兽医公共卫生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2.团队方向
团队专注于前沿技术探索与基础理论研究,紧密围绕畜禽重要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新兽药与新制剂的创新研发为核心目标,系统开展兽药筛选、耐药菌消除和干细胞等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已形成以下三大重点研究方向:
方向一:天然产物筛选与新兽药创制
针对猪、禽等动物常见疾病,深入开展具有抗病、抗炎等药理活性的天然来源(植物源与动物源)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系统性筛选工作。精准鉴定活性分子结构,研发高效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及工艺。通过多维度研究,揭示其潜在作用靶标,深入解析药理及毒理作用机制,并严格开展成药性评价,最终实现新兽药的创新研发。
方向二:畜禽病原耐药性的产生、传播和消除机制
深度解析畜禽病原重要耐药表型的遗传基础,精准探明新型耐药病原的适应性变化规律,全面揭示病原耐药与致病之间的关联及调控机制。清晰阐明抗菌药、消毒剂等对重要耐药病原与基因的共筛选和共传播机制,明确耐药病原与基因在畜禽肠道、养殖环境中的持留机制,以及它们与原住菌的互作效应。同时,积极开展耐药菌消除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为解决畜禽养殖中的耐药性问题提供有效方案。
方向三: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和靶标发现
针对畜禽重要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系统开展基于功能基因或蛋白质等药物靶标的筛选、识别与验证工作,挖掘全新的药物靶标并解析其结构。基于新靶标进行合理设计,高效筛选或合成先导化合物。系统评价候选化合物的抗微生物活性、抗感染活性及成药性,进一步优化候选化合物的结构与合成路径,致力于研发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新兽药。
方向四:动物细胞工程与疾病模型的建立
动物细胞工程与疾病模型构建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重点利用胚胎干细胞(ESCs)等多能性细胞体系,通过基因编辑、细胞重编程和类器官培养技术,构建精准模拟动物及人类疾病的实验模型。该方向以胚胎干细胞为核心,结合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敲入/敲除致病基因,建立遗传性疾病的体外研究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疾病机制解析、药物筛选、再生医学。
3.团队组成
团队带头人:郑晓峰教授
核心成员:孙志良教授、刘兆颖教授、陈韬教授、肖红波教授、陈小军教授、伍勇教授、李基云教授(校聘)、李丕顺副教授、袁志航副教授、屠迪副教授,杨凌宸副教授、纪春晓老师,赵飞艳老师,白霞老师,汪艳博士后
4. 团队成果
· 论文专利等:近5年,在国内外学科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IF>5的论文25篇),授权专利18项;主编教材1部。
· 科研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21项;
· 荣誉奖项:近5年,获省部级奖励2项,获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省级优秀博士论文一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六篇
· 教学成果: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5.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主持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留基委高层次人才交流项目1项,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
· 有6名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蒙特利尔大学留学;
· 团队成员定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6. 联系我们
邮箱:liu_zhaoying@hunau.edu.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农大路1号湖南农业大学三教
点击下载文件: |